转作风 提质效 让救助更有“温度” ——记区民政局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科科长尚敏

时间:2020-11-05 12:14来源:瑶海区纪委浏览量:

   作为民政系统一名普通的社会救助工作者,尚敏同志始终热爱自己的岗位,日复一日践行着为民服务宗旨,把个人价值融入为民解困之中,让社会救助工作有力度,更有温度。

   深学一层,坚持依法救助。社会救助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领域,她深知,如果政策掌握不熟练,就容易“犯错误”。虽然科室里分工明确,但是作为科室负责人,她始终冲在业务学习最前线。每当新的低保操作规程出台,或者救助政策有了新变化,她总是第一个学习,向上级部门请教、向兄弟城区取经,并盯着科室全体人员共同学习。她总是说,“我一个人会不行,要大家都会才行”。为此,她经常组织业务培训,通过邀请省市专家授课、外出观摩学习、街居互查等活动,确保基层救助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政策、用足用好政策。为了把惠民政策宣传到位,让更多群众了解救助政策,她主动对接街镇开发区和相关社会组织,利用一切机会开展民生工程宣传、政策宣讲进社区等活动,详读细解救助政策及办理流程、所需材料,扩大群众知晓率,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关心、参与、支持救助工作。

   先行一步,转变工作思路。从事救助工作那天起,尚敏就知道自己肩头责任重大,救助工作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、事关民生福祉、事关社会和谐稳定,如何在兜底保障基础为群众纾难解困?这是她给自己设置的一个课题。她带领科室深入思考、多方调研、寻找合作伙伴,2019年,作为全省城镇贫困群众脱贫解困试点单位,探索开展“瑶海益家”社会救助项目。同年12月14日,承接全省现场推进会,得到省民政厅领导的肯定,并作为社会救助创新案例上报民政部。2020年,在市民政局的支持下,全面启动城镇贫困群众纾难解困暨品牌创建在街镇活动,以街镇开发区为主体,由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工开展温馨家访、温情相伴、暖意行动、携手同行等四大类型服务,共摸排困难群众6857人,走访及建立需求清单1886人,发布并完成196个微心愿、279个公益微实事,形成“兴中有爱”“情暖长淮”“汇爱和平路”“爱嘉行动”等13个救助品牌。同时,她主动协调各方资源,利用“腾讯公益”平台,连续两年开展“瑶海益家”公益众筹活动,线上、线下募集捐款58.15万元,认领价值7.8万服务项目,服务困难群众740人次,提升了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   谋实一点,提升救助质效。作为一名救助工作者,老、弱、病、残、幼,都是她的服务对象,也是她的重点关注对象。她多次深入社区、深入基层,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。面对救助对象,尚敏总是用爱心、耐心、责任心去帮助他们。不管是高温酷暑,还是低温雨雪天气,她都坚持上街巡查,不放过一个桥洞、不落下一个地下通道,挨个查找流浪乞讨人员,并劝说进入救助站,对于不愿意接受救助的,主动发放救助物资,每天不定时巡查,杜绝发生意外事故。三里街街道重残低保户郝某,因意外导致高位截瘫,靠低保金维持生活,年初外出办事又不慎摔伤,造成肾损伤,需要安装膀胱起搏器,面对11万元医疗费用,他一度想要放弃。尚敏得知情况后,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,主动联系残联、医保等部门积极争取救助资金,帮助其减轻生活压力,重拾生活信心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,为了缩短临时救助等待时间,她主动与市民政局、区财政局对接,拨付临时救助备用金至各街镇开发区,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开展“先行救助”,提高急难救助时效。7月份,尚敏认真落实上级部署要求,在全区推广社会救助综合改革,将城乡低保、临时救助、特困供养救助三项业务审批权限下放至街镇开发区。为了确保下放工作平稳有序,她组织13个街镇开发区具体经办人员开展多轮业务培训,并深入每个街道进行现场指导,确保每一位经办人都熟练进行审批。 (通讯员 池恒)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